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江苏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杨明:始终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立场

来源:《群众》杂志2024年第19期发布时间:2024-10-1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 六个坚持 重大原则。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第二个重大原则,贯穿于《决定》全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价值追求,需要从改革 为谁改、靠谁改、如何评判 三个维度加以深刻把握。
“为谁改”:深刻领悟改革的根本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坚持人民至上,是改革的根本立场,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和鲜明底色。党性和人民性是辩证统一的,没有离开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离开党性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相契合,是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执政理念等诸多要素的集中体现。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人民多元化诉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为此,谋划和推进改革要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改革就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应对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挑战。要坚持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决定》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方面,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等。这些举措的落实见效,必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这一试金石试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心中,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人民立场一以贯之、坚定不移。
“靠谁改”:牢牢把握改革的依靠力量
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改革任务越繁重,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参与,改革遇到的利益关系越复杂、越难以权衡,越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改革才能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发展好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筑牢根本政治制度、完善基本政治制度、创新重要政治制度,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地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要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完善协商民主体系,丰富协商方式,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健全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要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政策举措,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进一步深化改革,还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只有及时发现、总结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才能指导人民开展新的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实践,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为此,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运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方法,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通过完善制度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要通过深化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潜能,鼓励各方面人才勇于创新创造。
“怎么评判”:始终坚持把改革的评价标准交给人民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意味着人民是推动改革的主体,要为了人民而推进改革,还意味着人民是改革成效的评判者。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注重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改革是否成功,要由人民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人民评判既是对改革结果的评判和衡量,又将进一步推动改革走向深入、走向全面,使全面深化改革更加适应人民的愿望和诉求。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的落实同样要接受人民的评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着力抓住需要破解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谋划改革,重点部署了未来五年的30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必须持之以恒抓落实,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要积极主动抓落实、聚众合力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只有扑下身子,紧盯问题不放松,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把一个个问题解决在实处,让改革的举措落地见效,让改革释放出强劲持久的发展动力,让改革释放的红利惠及更广大人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无不彰显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属性。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为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物质保障。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为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政治保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筑牢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的文化根基。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是为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社会保障。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是为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这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汇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伟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