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要闻
发布时间:2023-07-03
7月2日上午,首届青年党建学者论坛暨推动中国共产党制度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通市委党校举办,现场高朋满座、嘉宾云集。来自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浦东干部学院等知名专家学者、党建工作者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围绕“推动中国共产党制度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展开头脑风暴。
江苏省社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扬
江苏省社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月清
主旨报告环节由江苏省社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扬和王月清主持。他们表示,8位演讲嘉宾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制度体系建设与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及发展方向,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专业强、品质高的思想盛宴,对今后的党建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坚定信念 永葆政治本色
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主旨报告中,多位学者从坚定信念,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的角度出发,深刻论述其重要性。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忠杰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忠杰以《对青年党建学者的希望》为题,结合自身开展学术研究、党建研究的心得提出希冀:“青年党建学者要敬业尽职,精通专业,重视实践,善于思考,修炼人品,成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
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尚庆飞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制度治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重视体系集成,重点抓好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尚庆飞总结了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经验和方向。
武汉大学政党研究所所长、教授丁俊萍
武汉大学政党研究所所长、教授丁俊萍同样也阐释了完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系统擘画了未来我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优异答卷的宏伟蓝图,“党的领导制度是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必然反应和内在要求。最关键的是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健全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必须完善党在各级政府、各类组织中发挥领导制度作用,完善党集中统一领导、协调各方的制度,完善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治国理政全过程的制度。”
自我革命 焕发蓬勃生机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科研部副主任、教授洪向华
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勇于自我革命,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培育的鲜明品格,又是中国共产党代以相承的政治自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洪向华以《自我革命的制度规范体系》为题,分享了完善党的自我革命的制度规范体系的内在逻辑、动力系统与实践路向,“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守自我革命的根本政治方向;坚持构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
江苏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省政府参事、教授桑学成
“以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江苏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省政府参事、教授桑学成从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两个层面系统阐释了我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必然走向。
加强建设 奔赴新的征程
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
教授杨凤城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教授杨凤城围绕以自我革命带动社会革命的若干思考进行了深刻阐释,用生动的变革事实和深刻的现实回响,诠释了党领导人民继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必然,“党建研究要结合党史研究。有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了解,党的建设就有历史纵深感。掌握了党的建设的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学科的知识体系内含的知识结构、基本学理、范畴概念体系、话语体系等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终身教授齐卫平
“从制度体系上强调党的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个重大创新。党的制度体系建设有三个方面的重点,构建全面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发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从党建研究方法的角度上讲,要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运用好党的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特别是党的治理理念、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终身教授齐卫平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和最新的理论成果深刻揭示了党的自身建设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未来如何继续成功的规律。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刘昀献
对于党建学科的创新发展,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刘昀献也提出了观点,“大力推进党建学科创新发展,要以党建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为契机。在外延方面,要扩大党建需要的规模,包括学科规模、高校相关院系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工作条件方面的建设等,内涵方面重点抓好五个问题,一是学科体系建设,二是学术体系建设,三是学科话语体系建设,四是党建学科教材体系建设,五是学科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