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要闻
发布时间:2023-07-04
7月2日,首届青年党建学者论坛在南通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就“推动中国共产党制度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当日下午,三场平行分论坛同步举行,分论坛一分上下两场展开。
上半场
平行论坛一的上半场由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徐玉生主持,多位专家学者、在读博士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制度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3位专家对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
主题发言
李鉴修 河北省社科院马研所所长、研究员
《党的作风建设历史经验与启示》
他从历史经验、建设现状与建设路径三个方面展开交流。党的十八大之后,总书记从作风建设开始破题,强调打铁还是自身硬,到十九大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从路径来说,要完善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规范体系。制度执行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花勇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依规治党是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利器》
制度建设是有效破解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法宝。党内法规的制度体系建设有非常明确的问题导向,助力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在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重大作用。
胡映和 四川省监察委员会研究室研究人员
《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制度优势的生成及启示》
腐败是政治之癌,一个政党只有有效治理腐败才能永立不败之地。新时代反腐败由制及治,主要依托两条反腐进路、两个防治策略和一套监督机制得以实现。惩贪治腐制度优势蕴含斗争经验和政治智慧。
专家点评
上半场发言结束后,3位点评嘉宾分别进行点评。
四川省社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编审胡学举认为大家的讨论有助于深化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同时还有拓展空间。大家讨论的问题都是我们当前实际面临的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有深化的空间。希望加大研究力度,可以推出新的文章。
南京大学教授王浩斌认为,谈反腐斗争的制度优势,需要提出我们的制度如何形成一个反腐的合力,以此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问题,以及它独特的治理效能。同时他认为光谈依法执政是不够全面的,还需要谈依法治国的问题,持续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南通市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费凡认为我们在党依规治党上现在最迫切的、最需要的是党内法规的制度体系建设。建议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构建的科学性上,在全面性和深度上进行拓展。
下半场
分论坛一的下半场由江苏大学法学院(纪检监察学院)院长、教授李炳烁主持。学者、在读博士生发言,3位专家进行点评。
主题发言
王世谊 扬州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 执行院长、教授
《构建当代中国执政党建设理论话语体系》
当代中国执政党建设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是构建新时代执政党建设话语体系的基本任务。提升执政话语权不仅需要话语体系的创建和话语内容的丰富,同时也需要有效的传播方式,“说什么”“向谁说”“怎样说”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刘俊杰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现实困境及推进路径》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当前应建立健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奖惩制度以及监督考核制度,加强党性教育。
徐春辉 南通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
《党建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机理与实践策略》
党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强化自身建设的引领作用,需要在厘清乡村文化振兴目标需求、核心任务与探究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困境的双向互动中,系统分析并寻找突破口与切入点。
专家点评
下半场发言结束后,3位点评嘉宾分别进行点评。
江苏省委党校教授沈利华表示各位发言人的报告各有所长,受益匪浅、很受启发。衡量学术论文的一个最重要指标是学理性。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静下心来长期积累、长期研究,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张东锋认为学术创新要有宏观的视野,要有方法论的创新,要有多学科的视域融合。建议青年学者采用跨学科的视野来做研究,以学术讲政治,以学术做宣传,以学术讲中国故事。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松友认为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创新的动力之源。我们的学术研究要解决什么,我们要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要解决关注我们党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