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管理服务 >党群工作

党群工作

传承红色基因 提升党性修养

发布时间:2023-03-30

近日,南通市党校系统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班(第一期)赴河南兰考、林州等地开展现场教学活动。通过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悟,党员干部们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每一名学员用心用情感悟“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进一步强化“四敢”意识,激发“四敢”动力,以“四敢”的精气神,更好地履职尽责、进取奉献,为推动全市党校系统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担当作为。

WechatIMG939.jpegWechatIMG938.jpeg

海安市委党校校务委员、教育科科长 杨红梅

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对面的焦桐教学点,现场教学的老师带领我们一起诵读习近平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春日微风中焦桐下饱含深情的集体诵读,将是我们一辈子难以忘却的记忆。去之前,我对红旗渠精神进行了预习,让我对红旗渠充满了敬畏和向往。实地参观听讲解后,更是被震撼和感动。回望红旗渠、品读红旗渠,深悟红旗渠,就是要从中探寻和汲取未来前进道路上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石板岩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凭借一副铁肩膀,挑起了沟通城乡的重担,仗着一双铁脚板,翻山越岭,走村串乡,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必需的生活物资,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太行山大峡谷中群山起伏,重峦叠嶂,悬崖峭壁,沟壑纵横的自然风光成为我们心中的诗与远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这些革命创业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作为基层党校教师,我们需要从这些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艰苦奋斗,迎难而上,为谱写党校工作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南通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财务部经理 朱小军

扁担精神和红旗渠精神、谷文昌精神同属林州的“三大精神文化”,它们同根同源,一脉相承,都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的生动体现。走进“扁担精神纪念馆”,我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详细讲述,仔细阅览珍贵历史资料(实物),亲身感受到“扁担精神”的强大力量。石板岩乡地处太行山深处,山区农民“买难卖难行路难,难于上青天”“常年无盐吃淡饭,夜晚无灯摸黑天,一根火柴点全村”。在党的领导下,当地干部群众靠一根扁担进行艰苦创业。他们把废旧书本、材料上的大头针等装订物一一取下、收齐,只为再次利用。他们取下的是一个个大头针,集起来的却是一种勤俭节约的美德。正是靠大家的省、挤、抠,才使得石板岩供销社建社70多年来无亏损,年年有盈余,年年有贡献。

作为干训中心的一名管理人员,扁担精神在今天的干部培训工作中同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认真践行“扁担精神”,脚踏实地工作,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为一流党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东县委党校助理讲师 李佳佳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五天的现场教学,砥砺初心、峥嵘岁月、廉洁从政三个主题,让我豁然晓悟:没有信仰就没有方向,没有行动就没有未来!其一,正所谓“坐在办公室里全都是问题,下到基层哪都是办法。”作为一名党校教师,我们要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深入实践、深入基层,以“精细、精确、精密、精致”的标准精雕细刻,努力成为工作岗位上的行家里手。其二,传承扁担精神,坚守精神家园,是林州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精神支撑。肩挑货担绕山转,永不言苦;跌倒站起再前行,永不言败;与时俱进求发展,永不言止。作为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其三,一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令人荡气回肠,引起几多瑕思神往。一批不世之臣在此任职,呈现了“公生明”“清慎勤”的道德正气。包拯的“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除了告诉我们洁身自好、慎独慎微,还告诉我们,要在新时代的当下,做一名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的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