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培训 >学员天地

学员天地

当我们谈论实事求是我们在谈论什么

发布时间:2020-05-13

22.jpg

   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2年前的今天,《光明日报》(1978年5月11日)头版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此文,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思想先导。42年后的今天,作为一名党校人,着力践行“党校姓党”,传承弘扬“信念坚定、实事求是”南通党校精神,再次回眸眺望42年前党校历史上的那一高光时刻,不禁思索,身处新时代,当我们谈论实事求是,我们在谈论什么?

   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练传承。实事求是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营养。史书上最早见“实事求是”是1900多年前的《汉书》,其《河间献王德传》记录“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指刘德考证古书时求其真本,是一种实证的治学态度和风格。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进一步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清代以阮元为代表的隆嘉考据学派再提“实事求是”,系统化了训诂的方法,将其作为治学的宗旨和基本方法,初具近代科学精神的萌芽。实事求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根可循、有本可立,是数千年来知识分子推崇的治学精神。

   党校(行政学院)的校训学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大门前的照壁上,镌刻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亲自为中央党校制定的校训。《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规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原则之一为“坚持实事求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问题导向,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实事求是是对党校(行政学院)办学理念和育人要求的高度概括,是校风、教风、学风的内核,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党校(行政学院)的特点、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其文化积蕴和精神。

   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核心。实事求是是由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概括出的党的思想路线。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后,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从唯物论的角度说明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方法论的角度说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其他内容,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其目的和归宿,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的时代特征,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引领下,我们党解决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更高境界。

   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中,也始终体现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品格。在新时代,要做一名合格干部、得到群众认可,就要把实事求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实事求是作为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实事”进行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脑袋向上、眼睛向下,到基层去、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集中群众智慧,总结实践经验,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真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才能了解到“实事”,进而把握“实事”中蕴藏的规律,大胆地立足岗位争做实干兴邦的时代标兵。(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