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天地
发布时间:2022-10-31
《创新者的窘境》是世界创新大师、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一本关于商业管理的经典著作。党校培训期间,我如愿读完,文中观点和老师关于创新发展的理论有了很好的呼应,让我对创新和其他市场要素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本书中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分析了全球商业领域中,计算机、汽车、钢铁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兴起、衰落,许多企业曾经叱诧风云,但面对市场变化及新技术的挑战,最终惨遭淘汰。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它们精于管理,信奉客户至上等传统的商业观念,这就是本书所说的“创新者的窘境”。书中用大量的篇幅分析原因并试图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将“破坏性创新”进行资本化运作的一系列规则:何时不应盲从客户,何时投资一些性能较低、利润空间较小的产品,何时需舍弃看似规模更大、利润更远的市场,转而发展细分市场......
党校学习安排中有倪羌莉老师的《习近平经济思想》和徐春辉老师的《突出创新驱动,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两堂课,非常认真而生动地探讨了当今中国的创新和发展问题。两位老师都提到微笑曲线理论、卡脖子等问题。当今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创新,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提出了解决这一创新动力问题应在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机制、创新环境等方面发力,新发展理念要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落实等等,也关注到了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结合课程和阅读本书,我也颇受启发。因为我们常说的“困境”更多是指当下存在困难需要突破,然后求得向更好的方面发展,而“窘境”则是本来发展的很好很顺利,下一个发展方案都是精挑细选、完美的,但这些成熟的路径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使得情况变坏了。从创新主体而言,创新首当其冲是企业主体的创新,企业的创新也一定是由企业家来引领,让有能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这或许是市场经济体制创新中的核心问题。我们国家有不少领军企业,也有许多优秀的企业家。但正如书中所说,“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的市场地位是绝对安全的。”所以除了在国内外竞争中要努力获得更多的竞争力,不断创新发展,还需要时时冷静反省,时时关注市场和技术的变化,时时关注“价值体系”的变化,才能时刻警惕并努力摆脱因良好的管理模式而带来的发展“窘境”。
供稿:市管一班 陆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