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培训 >学员天地

学员天地

宝塔随记

发布时间:2018-11-02

6-1.jpg

  延安,于我而言,虽没有贺敬之先生在《回延安》诗歌中表达出来的对延安母亲炙热的赤子情怀,也没有梦回延安那种情牵梦绕的经历,但作为一名党员对延安的向往却越来越强烈。一是生长在红旗下,这是小时候开始的梦想,二是经历了这么多年党的培养教育,对延安精神的一种崇敬。                                                

   带着梦想和崇敬,我们来到了延安。抵达延安的第一天晚上,我迫不及待地赶赴了宝塔山。"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楼定宝塔山"的情景对我影响甚大。夜色中的宝塔霓虹璀璨灯火阑珊,与夜空中的星星遥遥相对,熠熠生辉,照亮前方的道路。

   白天去宝塔山,穿过山门,沿着山路步行十多分钟便登顶宝塔山。宝塔山古称半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始建于唐代的宝塔,原名岭山寺塔,建于唐太宗时期,后经几次毁建翻修,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宝塔区44米,为八角九级楼格式砖塔,宝塔辟有南北二门,南门额书高起碧落,北门额书俯视红尘。在塔边,还立着一口明铸造的铁钟。中共中央在延安时,一旦发现有敌机来袭,放哨的战士就敲响铁钟及时发出防空警报。当时宝塔作为地标性的建筑,不管是日军还是国民党的飞机,都将它作为参照物。延安现场面积狭小,目标不明显,黄土高坡地形复杂,如果没有这座宝塔,飞行员在天上几乎无法区分延安和周围延川、延长等县城的区别。这是日军和国民党军队不炸延安宝塔的真正原因。当时中央军委也认识到这一点,曾讨论过把宝塔拆掉。后来经过权衡,大家都认为,宝塔在人们心中地位崇高,他是不可替代的延安精神的象征,不可替代!这个决定就像高尔基在海燕中所说的,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必须要有多大的自信和勇气,面对困难百折不挠,面对强权毫不畏缩。延安作为当时中国精神乐园的真谛或许就在此吧。

   刘禹锡曾经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但他肯定不知道有仙则灵是何种情形。宝塔山虽不算高,但正因为有了共产党这批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仙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活菩萨",中国才会变得这么有灵气,民族才会这么有希望。

(学员 江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