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天地
发布时间:2022-10-31
张謇出身贫寒,青年时代力图通过科举道路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1894年高中状元以后,他逐步成为绅士名流、立宪派首领,甚至登上清廷商部头等顾问官、民国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北洋政府农商总长的高位。在正常的政治环境下,他本来可以通过拥有的政治资源和政府权力大展宏图。然而在当时,政府的软弱无能、官场的昏聩腐败,他的许多建议、方案不被当局者采纳,也无法实施他救国救民、兴业强国的计划。在对现实政治极度失望之中,他把目光转向了自己的家乡。“士负国家之责,必自其乡里始”,他把爱国情感落实为对家乡、对民众的具体行为。
张謇从士大夫向企业家的转型并不是现在我们谈论“官员下海”“教授经商”那么轻松简单。中国两千年专制王朝,一直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国策,商人社会地位始终被压制。传统的“义利观”也不允许作为道德象征的士人投身商场。所以,张謇的转型是冒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道德风险的,是一次艰难的抉择,用他的话说就是“舍身喂虎”“一意孤行”。
张謇的“下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那就是中国优秀的知识分子,从张謇开始已经改变原来的那种“述而不作”“坐而论道”弱点,崇尚“实干兴邦”新理念。他务实、开拓、实干,具备了成为一个优秀企业家潜质。
“以强毅之力行其志”是张謇为代表的企业家走向成功的法门,这种精神不仅让南通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也凝聚成一种民族企业家精神,走出南通,影响全国。
供稿 市管二班 赵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