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培训 >学员天地

学员天地

南通市文化产业发展思考

发布时间:2019-10-23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深深感觉到,文化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蕴含着一个地区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近年来,南通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对经济总量的支撑作用稳步提升,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是单位数实现翻番。2018年,南通市文化产业单位数33073家,其中,法人单位数16625家,个体户16448家,与2013年相比,法人单位数实现翻番。

   二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稳步提升。2018年,全市预计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0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81%,比2013年提高0.7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继续提升。

   三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单位数看,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813家,其中制造业329家,批零业121家,服务业363家,服务业单位数占据半壁江山,比2013年提升5.6个百分点。

   四是行业集聚现象凸显。从大类看,位居规上文化产业单位数前两位的分别是内容创作生产和创意设计服务,分别有264和164家,合计占规上文化企业数的比重达52.6%。其中内容创作生产这一大类从业人员4.3万人,营业收入427.5亿元,分别占规上文化产业的比重为56.9%和52.2%,撑起了我市规上文化产业的半壁江山。从行业看,抽纱刺绣工艺品制造行业单位数最多,达161家,从业人员3.2万人,营业收入351.9亿元,分别占规上文化产业的比重达19.1%、34.9%和37.3%,成为南通文化产业的特色产业和重要支撑力量。

   二、存在问题

   一是单体规模不壮大。2018年全市813家规上文化企业中,大型企业仅8家,占比仅0.98%;中型企业97家,占比仅11.9%;小微型企业708家,占比87.1%。龙头型、领军型企业数量偏少,小微企业占比偏高,规模以上单位户均营业收入为1.2亿元。

   二是企业经营不乐观。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实现营业收入944.4亿元,比上年下降1.6%;全市813家规上文化企业中,705家单位实现盈利,盈利面86.7%,其余108家单位为亏损状态。

   三是行业覆盖面偏低。2018年全市813家规上文化产业单位分布在87个行业小类,相比156个文化产业行业范围,覆盖面仅55.8%,其余69个行业小类为空白。

   三、建议 

   一是因城施策,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积极引导各地找准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打造各地文化品牌。同时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较好地区的引领示范作用,形成各地区文化产业共同繁荣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带动各县(市)区协同发展。

   二是升级业态,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在传统文化产业领域,着力推进技术创新,打造优势行业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质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新兴文化产业领域,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工程,加快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挖掘新增长点。

   三是企业自强,打造地方特色强势品牌。第一,吸收国内外行业标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经营战略,整合行业资源;第二,强化创新意识,加大科研投入,注重原创优质内容的创造,融合数字科技进行输出;第三,鼓励企业勇于“走出去”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打造南通特色品牌。(撰稿人:陆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