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扩大的“朋友圈”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10-21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不断扩大的“朋友圈”》。

   《永远是朋友》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已经传唱20多年了,里面有这么一句:“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是啊,对个体及国家的发展来说,朋友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不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交越深”“朋友圈”也不断扩大。那么,我国在国际上如何善交友、交真友,一起来看看吧。

   一、积极运筹大国关系,多一些感情的交流

   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我国着力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众所周知,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两国关系在各自外交布局和外交政策中都占据优先地位。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俄都是搬不走的好邻居、拆不散的真伙伴。”今年习主席66岁生日,普京总统还精心准备了写有“六六大顺”祝福语的生日蛋糕并当面向习主席表示祝贺。这让我们更加坚信,中俄关系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我们深知,中美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当前,在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的背景下,我们呼吁美方“在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基础上,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欧洲是多极化世界的重要一极,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因而,我们致力于提升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全球影响力。今年,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就选择了意大利、摩纳哥、法国等欧洲三国,话友谊、论责任、谈合作、谋发展……

   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新型国际关系,不拘泥于交往的形式,而是注重情感交流,这有利于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互相信任。

   二、稳定周边及发展中国家关系,多一些亲戚般的走动

   周边是我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我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中朝友谊向来是“历久弥坚金不换”。今年夏至时节,风景秀丽的朝鲜锦绣山迎宾馆,习近平主席和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散步交谈。沐风栉雨70载,中朝传统友谊掀开新篇章。

   中亚与中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兄弟情谊胜过一切财富”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一贯的相处之道。“中国期待中吉友谊之树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愿同吉尔吉斯斯坦一道引领两国关系和各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国与非洲历来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加强同非洲国家团结友好的决心不变、行动不减,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

   加强同金砖国家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优先方向之一。“我们愿同金砖国家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一起为五国人民的美好生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不懈努力。”

   中国与周边邻国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走亲戚般的走动表明,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们都希望进一步加强合作,携手应对国际挑战。

   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多组织多参加主题聚会

   世界很大,问题很多。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要义在于“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 于是,我们欣喜地看到:

   今年4月底到5月中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3场主场外交活动接踵而至,中国主张、中国方案的感召力可见一斑。

   4月,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隆重举行。我们主张,“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

   4月,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我们呼吁,“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5月,北京,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我们分享,“人类文明只有肤色语言之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各种文明应相互交流借鉴,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

   这个6月,“一周一访”的频率见证着中国特色外交不断开创新局面。继俄罗斯、中亚、朝鲜国事访问之后,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创造世界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努力。”习主席的中国声音在峰会现场久久回荡。

   乘浩荡之东风,立时代之潮头。“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砥砺奋进,阔步前行。未来,我们的“朋友圈”也将继续扩大,朋友必定满天下。


(作者:邢瑞利  指导老师:蔡娟 转自南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