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五个敢于”就是新时期干部敢于担当的核心内涵。 六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此次会议为培养造就铁一般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所系、责任所在。虽然我不是党员干部,但我是一名党员,“五个敢于”对于我来说依然也必须要坚守和维护。
勇于担当就是要有担当的能力和勇气,勇于担当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要有着眼大局的视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水平跟不上,只会好心办坏事。要有担当的能力,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要学会运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来解决问题;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正确的对待成绩和失误,不断的促进工作开展。要从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中增强和提升自己勇于担当的能力。此外,勇于担当,就是要有负责担当的勇气。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行得正、做得端,才有底气去做别人的工作。如果自身存在问题,就会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不敢去硬碰硬,不敢去较真。党员及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爱岗敬业。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别人信服于你,也能让自己活的踏实和自信。勇于担当具体来说有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要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每位共产党员都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思想,坚定理想信念,站稳群众立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要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理想信念不是空谈,要落到实处,要融入到生活中去。尤其是在当下,充满物质欲望的时代,如何坚定坚守理想信念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物化的社会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具备淡薄名利的心态,明确自己的职责这是每位党员首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勇于担当,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在其位,谋其政,要牢记责任,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工作负责。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工作中要时刻不忘肩负的神圣职责,勇挑重任,在矛盾和问题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面对重大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敢抓敢管。然而,在现实中,有些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工作思想和态度早已与责任意识背道而驰,做了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事,正如滥用权力,法为私器;官气熏天,横行霸道等都有悖于勇于担当的行为。从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讲述的案例中不难看出,仍有少数干部不敢担当:有的遇到问题就往后缩,绕道走,有的坐表面工作无实际作为。还有的甚至借口“要求严了”“管得紧了”,对自身职责本分不管不顾甚至降低自己的要求。当下正值改革攻坚、民生克难,如果大家都作旁观者,都当甩手掌柜,到头来只会是原地踏步,毫无进步!没有“敢于担当”的政治自觉,两个“一百年梦想”何时才能有实现之日,所以,作为党员勇于担当必须要有责任意识。
第三,勇于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行动。党员不要把勇于担当发挥党员作用天天只挂着嘴上,当作口号,而是要落在实际行动上让群众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感受到这种担当和党员的作用。有些党员同志把党员身份当成“摆设”、当成“道具”。如此作派,是典型的懒政、庸政、软腐败,不仅个人蹉跎岁月、一事无成,更贻误一方发展、寒了民心,作为党员无论身在何处,都要造福一方,只有不断通过学习端正思想,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自觉摒弃“老好人”和“不作为、不出错”的思想,自觉抵制“为官不为”的行为。因此,党员作用要重在落实,要牢固树立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工作开展,工作计划一制定,就要付诸于行动,一行动就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只有扎扎实实抓落实,才能在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起到推波助澜、添砖加瓦的作用,从而推动本职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作为党校的一名党员教师勇于担当,发挥党员作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体现在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上。党员要始终把握好意识形态立场的坚定性,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把顾大局作为第一职责,把敢担当作为第一品质。作为党校教师,我们要严格坚守党校姓党,在党言党,时刻绷紧党性意识这根弦,时时警醒自己,反省自己,要正确看待个人的利益和得失、表扬和批评、诤言和奉承,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分得清、辨得明。工作上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潜心研究。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科研上,要经常去领悟、感悟。多回头看看自己做过的工作,及时总结得失,汲取经验,提炼提升。怀有感恩之心,珍惜在岗位工作的机会,视单位如家,团结协调、宽容和谐,始终保持名利上的满足感、工作上的责任感和事业上的进取心。
再次,工作作风要硬。勇于担当,发挥党员作用离不开优良的作风。我们都必须对自身的作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凡是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要带头做好,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当表率。要把各项工作的落实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所有工作都要精心设想、缜密谋划,定下的事雷厉风行,看准的事要坚持到底、做出成效。从事党校教师工作要经常深入基层,不妄想空谈,不做表面文章,把工作计划、目标、科研任务从会议上、嘴巴上、文件上落实到具体、实际的行动中,变成有形的、有数的、有内容的成果。要做到廉洁自律,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爱岗敬业的若干规定,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无私才能无畏,清白作人、干净干事,就会形成敢于担当的勇气和自觉。
总之,大事难事看担当。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把担当作为立身之本,时刻牢记责任使命,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敢负责、勇担当,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努力做出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业绩。(哲学党建教研室 袁晓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