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理论研讨
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路径选择
发布日期:2014-04-24 发布者: 阅读: 字号:[ ]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对广大领导干部来说,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应该有两个方面的保障:一是内在动力,二是外在压力。形成新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的互动机制,成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

       1、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理想信念对一个党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们经常说,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在理想信念上出问题对我们党的危害应该说是最大的。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群众观念。习近平也说要坚定理想信念,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总开关问题没有解决好,这样那样的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价值主体,尊重群众的创造,满足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价值观的基础。第二,增强宗旨意识,把握为民的价值诉求。既然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那么“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也随之解决。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阶段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工具,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特殊利益。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我们党93年历史经验的总结。

       2、秉持共产党人的务实作风。群众路线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说要从实践中找答案,书本没有现成的答案。习近平下去考察有两个基本要求:第一个就是必须见真群众。他要求地方政府不能导演,不能搞培训,见的不能是进过导演和培训的群众;另一个就是要摸真情况,绝不许弄虚作假。他甚至要求到这个程度:就是他去考察的地方,哪怕现场添置一个新板凳也不行,那儿原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务实既是一种科学态度,更是一种政治品格。共产党人的务实精神就是要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查实情就是少听汇报,多调研实际工作,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村民家中、田间地头与群众谈心,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和所盼。然后正视现实,敢揭矛盾,查找原因,吸取教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群众的利益。

       3、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第一:提升教育、宣传和说服群众的能力。要学会运用群众化的语言和多种方式沟通和宣传群众。克服官话和套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平等的语言和带有人情味的语言,用群众身边的事和身边的人去讲道理,拉家常。宣传群众方面,漫画以其简洁的文字和形象的图案起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还要善用荣誉的办法教育引导群众。摆脱传统空洞的说教方式,用荣誉的办法引导群众养成规矩。其二,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采用多种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尤其注意运用第三方开展群众工作。要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民意回应能力和舆情引导能力,对舆论热点和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公布事实真相,以权威信息引导舆论;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公众人物等“意见领袖”的作用,增强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4、建立健全群众路线的长效性机制。第一;建立健全群众权益保障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新的两个凡是: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目前已经建立的规则和程序有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但我们看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例如煤气和自来水等听证会流于了形式,听证会成了涨价会。所以首先我们应该对制度的东西进行严格的设计,保证制度的科学和有效。其次制度要严格执行,好的制度需要好的执行。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群众监督和评价机制。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切实把群众监督和评价纳入到制度的轨道上来,把对政府机关、政府官员的评判权、表决权交给群众,群众不满意的部门让其整改,群众不满意的官员让其下课。对党员干部形成一定的压力,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切实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第二;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机制。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从根本上在制度层面上解决新时期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问题,是对党的群众路线实现机制的一种有益探索。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探索建立直接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机制,江苏提出“三解三促”活动,吉林省直机关工委组织千名处长进千村,江西南昌的民情家访,甘肃兰州的民情流水线等等都是通过搭建平台,让党员干部主动来联系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在与群众交流中增进感情,解决问题。目前这些制度在设计上还缺少宏观性和全局性的制度考虑,有的制度科学性不够和不切实际,有的制度缺乏一个制度化的监督和评价体系,所以这些制度还在逐步完善之中。(哲学党建教研室:孙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