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讨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理论研讨
践行群众路线离不开“五要”
发布日期:2014-04-24 发布者: 阅读: 字号:[ ]

       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有序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何使这项关系到党群关系的重要活动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需要坚持“六要”。

       1、群众的意见要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批评,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邓小平指出:“群众的意见,不外是几种情况。有合理的,合理的就接受,就去做,不做不对,不做就是官僚主义。有一部分基本合理,合理的部分就做,办不到的要解释”。共产党的干部必须要有超越“习惯听好话、不喜听逆言”这种人性弱点的本能,具备胸襟开阔、常思己过的内修功力。一要勇听群众的逆耳之言,二要善听群众的各种意见,三要会听群众的批评、“牢骚”。接近群众,走进群众,心存雅量,广纳群言,才能改进作风,端正形象。

  2、群众的利益要真心维护。党群关系根本上是利益代表关系。党在执政前后都是如此。群众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侵犯了群众的利益就是侵犯了党的利益。群众利益重如山,群众利益高于天。毛泽东同志告诫党的干部,要关心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邓小平要求党的干部,要“采取各种办法保护和争取他们的利益”。江泽民指出:“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胡锦涛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习近平不久前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新时期党的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搞好利益协调、利益分配、利益整合,真正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3、群众的困难要用心帮助。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积聚了一些矛盾和问题,部分群众还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身为党的干部,如果不懂得为群众排忧解难,不能在群众需要时挺身而出,不用心为群众困难出谋划策,就是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本分,失去了共产党员的党性党德,无异于脱离人民的官老爷。群众的困难千差万别,领导干部只有走出深院,查找问题,才能制定出排难解困的好对策。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是写在文件里、喊在口头上,也不是向领导表决心、给群众做样子,而是体现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现实行动中。

  4、群众的冷暖要常记心头。把群众的忧乐冷暖装在心中、注于心灵,这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和宗旨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的干部,对于群众冷暖“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要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工作,少做些花上垒花的虚功。建立党离不开群众、群众也不能没有党的“鱼水”情谊,需要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心不忘群众,常记群众冷暖,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只有深入田间地头、社区巷里、企业矿区,嘘寒问暖,体察民想、民盼、民喜、民恶,才能调查出民间社会的“疾苦声”,研究出落地生根的对策来。

  5、群众的权利要努力呵护。争取和实现人民权利从来都是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党在执政前为了群众生存权的实现而拼死奋斗,执政后为了群众幸福权的拥有而殚精竭虑。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许多正当权利,如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信仰自由权、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权、休息权、监督权等。尊重和维护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权利、权益,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内在动力。维护群众的基本权利,就要自觉同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划清界限;真心实意地让群众享有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呵护群众的基本权利,就要制定制度,约束权力,对人民负责,让群众放心。[本文系江苏省党校系统课题项目(ZX13069)的部分成果]

(哲学党建教研室:朱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