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科研
发布时间:2025-10-17
10月16日下午,我校举办全市党校系统第3期“紫琅咨建汇”,特邀上海市委党校徐瑜璐副教授作专题辅导。市委党校全体教师、县(市、区)委党校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徐瑜璐围绕“决策咨询报告撰写”这一主题,结合丰富的案例,系统阐释了如何把握决策咨询报告的本质特征,总结了高质量报告的共同特征,提出了撰写报告的基本方法,并引导大家积极探索契合自身特点的建言献策路径。
在交流互动环节,部分教师代表围绕撰写决策咨询报告中“如何找准真问题?”“对策如何有新意?”“如何规避论证中的风险?”等问题,与徐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
常态化开展全市党校系统“紫琅咨建汇”系列活动,是市委党校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的重要举措。活动旨在推动产出更多具有决策价值、实践意义和可行性的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为南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党校智慧和力量。
副校长汤新明主持活动。
教师感言
本次“紫琅咨建汇”上,徐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报告撰写经验,为我们进行了一场内容翔实、见解独到的分享。徐教授全程贯穿了两个关键理念:一是“深耕”的价值,强调长期积累是发现真问题的基础;二是“问题质量”的决定性作用,指出报告的价值关键在于选题是否具备指导性与前瞻性。她结合自身撰写报告的经历,生动阐释了从问题发现到报告成文的全过程,极具启发性与实操性。此次学习为我们树立了高质量研究的标杆,我们将把“深耕”内化为工作习惯,以提升“问题质量”为核心,努力为南通发展贡献更具价值的智库成果。(南通市委党校法政和公共管理教研室教授 康丽丽)
徐教授系统阐述了决策咨询报告从本质特征到方法路径的全过程,指明了撰写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的实践路径。其中,“挖掘出真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献策”的观点令我印象深刻。她指出,问题写好了,相应的对策也就出来了,另有一些对策留给具体实践部门去探索;问题写好了,专报就有很大概率会批了。这让我认识到,一篇优秀的决策咨询报告不在于追求对策的数量,而在于问题抓得准、分析得透。当我们运用调研对象原话、翔实数据及鲜活案例,将问题的本质、成因和影响讲具体、讲明白时,解决问题的方向往往已蕴含其中,这正是报告的核心价值。为此,我将更加注重调研,敏锐捕捉改革发展中那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把“真问题”说清楚、讲透彻,使研究成果真正成为党委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决策参考,切实履行好“为党献策”的职责。(南通市委党校法政和公共管理教研室副教授 张童)
徐教授围绕决咨报告的本质、获批特征及写作路径等方面分享了宝贵经验,令我受益匪浅,思考如下:首先,把握本质是根本前提。决咨报告的核心在于“为党献策”,以问题为基础,咨政为导向。作为党校教师,我们需跳出单纯的教研视角,锚定服务决策的目标,深挖表象背后的真问题,确保内容贴近实际、对接需求。其次,紧扣标准是关键所在。获批报告应具备“求新意有深度、讲具体有广度、说清楚有限度、重时效有高度”的特征。在写作过程中,应以小切口深入剖析观点,借助调研数据和学员案例充实内容,确保观点简洁明了,并结合中央及省市要求提升立意。最后,融合优势是核心路径。党校学员资源是我们独特的优势,可通过学员研讨捕捉亮点,借助学员意见完善腹稿;同时,将教学观察和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报告内容,实现教研咨一体化。未来,我将践行所学,精心打磨每篇报告,为解决实际问题贡献力量。(南通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副主任、讲师 刘佳)
有幸聆听徐教授关于《如何撰写决咨报告》的专题辅导,其从“本质-特征-方法-路径”四个维度进行阐释,让我对决咨报告有了更务实的认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决咨研究中当以此为径,在“察-研-谋-行-馈”中锤炼真知。既做深研细磨的“工匠人”,把国情市情嚼碎吃透,化为带泥土芬芳的对策建议;更做决策部门的“知心人”,洞察背后的真问题、真焦虑和真缺口,方能以文辅政、以策咨治,献出坚实有力的智慧之声。(如皋市委党校讲师 董自敏)
徐教授结合具体案例分享了撰写决策咨询报告的经验与思考,让我深受启发。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上接天线、下铺地线,紧跟深耕专业的热点选题。二是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做好决策咨询的基础,党校教研人员要深入基层,勤接地气,获取客观全面、真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为决策咨询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坚实支撑。三是注重日常积累,做到持之以恒,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通州区委党校讲师 赵逸影)
(供稿:戚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