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发布时间:2025-09-17
9月16日晚,南通市委党校秋季主体班5个班围绕“三带来”组织跨班级主题研讨。
这是一次围绕南通发展共同心愿而掀起的“头脑风暴”,也是一次兼具实效性与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三带来”指党校主体班学员入学时带来的三个问题,即:一个希望党校老师予以解答的思想理论问题,一个本人工作中或身边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个关于本人工作领域的突出问题。今秋开学后,党校对学员带来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并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确定围绕“培育未来产业”等5个主题开展跨班研讨。
263名秋季学期主体班学员根据五大主题分五个组参加集中交流研讨,58名学员代表进行了重点发言。来自市级机关工委、市政府办、市发改委、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数据局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和专家与学员们开展了面对面的释疑解惑、探讨研讨、点评小结。
市委党校校领导王书红、李军、汤新明、吴兰、汤海峰和全体教师参加本次研讨活动。
学员感悟
一、叫好又叫座 打造爆款文旅产品和线路
市管领导干部进修一班学员张华:“苏超”南通现象是南通资源禀赋、城市精神的时代集中演绎,为南通深度盘活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叫好又叫座”的爆款文旅产品提供了可研样本。今天的主题研讨活动,不同班级的学员,从不同角度、不同行业、不同层面对南通文旅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具有认知维度高、信息密度大、探讨宽度广的显著特点。更难得的是,座上既有市文旅局领导的静听沉思,又有市委党校专家的点睛评述;既有批判性意见,又有建设性意见;既有共性之问,又有个性之题。整场研讨点线面结合,软硬件兼顾,务实与务虚并重。每一个发言,都展现出参与者的温度和关切,透露出对南通这座城市深沉的热爱和期待。
二、持续增加收入 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与可及性
市管领导干部进修二班学员朱振华:通过本次交流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持续增收、缩小差距、优化公共服务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核心任务。结合南通实际,我们要着力发展海洋经济、高端纺织等特色产业,拓宽居民收入渠道;同时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医联体建设,扩大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覆盖面;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扎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
三、克服“两张皮” 真正发挥基层党建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市直科级干部进修一班学员方志:“如何切实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直指党建的关键与核心。同学们带来“实践经验、解决方法、典型案例……”,让交流内容实实在在、更接地气。专家和教授的精彩点评与理论升华,更是从政治高度和理论深度为我们厘清了逻辑关系,提升了认识层次,切实增强了大家坚持问题导向、夯实制度基础、统筹一体推进党建工作的系统思维水平,让我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种新形式、多维度的集中研讨,将“三带来”变成了“三带回”。
四、构建“一网统管” 深化智慧治理新模式
市直科级干部进修二班学员卞晓波:通过跨班次交流活动,大家围绕“数据赋能提升城市治理与便捷服务”畅所欲言、智慧激荡。数据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血脉,不仅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见,更让公共服务变得精准高效、温暖贴心。以数据驱动决策,用技术重塑流程,我们正在构建一座可知、可感、可及的智慧之城——让城市不仅拥有“大脑”,更具备“温度”,真正实现服务于人、赋能于人。
五、拥抱数字智能 培育未来产业新增长点
县镇(街道)科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周修俊:南通作为长三角北翼重要节点城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生态资源,发展低空经济大有可为。南通兴东国际机场的运营,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南通要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小步快跑、精准突破”,利用“港口城市+制造基地+生态资源”三重优势,以政策试点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为支撑,以应用场景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打造长三角北翼低空经济高地,快速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新增长点,扎实推进南通新型工业化进程。
六、走“深”更走“实” 教学与研究双向赋能共同提升
南通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副主任、讲师刘佳:来自不同班级的学员聚焦同一主题进行“碰撞”和研讨,让我深切体会到学学相长、教学相长的真切收获。跨班级的交流打破了职级与部门的界限,学员们在多元视角中激发灵感、凝聚共识,不仅提升了协作实效,也让我从一线反馈中捕捉到许多宝贵的实践真问题。这些问题既帮助我持续优化课堂教学、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为我后续的研究选题提供了重要方向。而专家点评环节更是锦上添花,既为学员现实困惑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解答和政策指引,也进一步丰富了我的案例储备,着力推动教学与研究双向赋能、共同提升。
供稿 秋季学期市直科级干部一班 朱晖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