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培训 >学员天地

学员天地

牢记谆谆教导 不负殷殷嘱托
——《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读书心得分享

发布时间:2022-06-17

云中锦书,纸短情长。书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选入了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的书信共239封,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同各族各界干部群众、各国政党政要和各界人士的交往,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活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封封书信,犹如一盏盏明灯,照进历史,照亮未来,为我们增强本领、提高能力、更好走向未来提供了科学指导,对我们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让历史照亮未来。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2015年8月23日,总书记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所以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2019年1月2日,总书记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2021年6月21日,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留学生们的回信中指出,“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说,党史这门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二、用实干赢得未来。“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总书记一贯推崇实干,要求党员干部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实干方能兴邦、实干方能强国、实干方能富民”。他一再强调,对定下来的工作部署,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2014年5月5日,总书记在给陕西延川县梁家河村村民的复信中,希望他们“带领乡亲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2018年4月30日,总书记在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中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2019年8月4日,在给福建寿宁县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中,总书记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南通发展大局,立足自身本职岗位,按照“开学第一课”的要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环境是金、作风塑魂”的理念,聚智聚力“三个年”,竞相作为勇争先。

三、靠学习走向未来。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2013年9月9日,总书记在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强调,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2017年9月23日,总书记在给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首届硕士毕业生的回信中,希望他们坚持学习、学以致用,行远升高、积厚成器,努力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各自国家改革发展的领导者;2020年6月27日,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的回信中,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要坚持学习,并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向谁学、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这些重要论述指引和激励我们在加快建设“一枢纽五城市”、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具体实践中,坚持干中学、学中干,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走向未来。

总书记的书信饱含深情、满怀期待,内容丰富、意蕴深远,体现了中国力量、大国担当,彰显了领袖风范、人民情怀。我们要谨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殷殷嘱托,坚定信念,努力学习,提高本领,埋头苦干,携手未来,再创佳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供稿:市管二班张羽翼